应光电工程学院邀请,闫明、黄坤研究员和李敏副教授将于2024年9月30日来校讲座,欢迎全校师生踊跃参加。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报告时间:2024年9月30日(星期一)10:0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慧谷2号楼2-311会议室
一、报告一
(一)报告题目:时频高分辨与超灵敏光梳光谱技术
(二)报告人:闫明
(三)报告人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密光谱测量与成像,主要聚焦高分辨分子指纹光谱与红外光频梳光源。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2项。
(四)报告摘要:光学频率梳(光梳)是一种高亮度的宽带相干光源。它在时间域表现为超短脉冲序列,在频率域表现为上百万个等间距分布的频率齿,可以用于光学频率的精确测量,其精度可达原子钟量级,从而引发了精密分子光谱测量的技术革命。目前,基于飞秒光梳的光谱测量技术在分子动力学、高灵敏光学遥感、高光谱生物分子成像、激光雷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兴的光梳光谱与时间色散傅里叶光谱技术为分子光谱测量提供了新途径。例如,双光梳光谱技术通过两台异步光梳之间的光外差拍频探测方式,可以使傅里叶光谱系统摆脱移动臂对测量时间及光谱分辨率的限制,从而能够实现高分辨率且快速的宽谱带分子光谱测量。报告将围绕高时频分辨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展开讨论,重点介绍基于超灵敏红外光梳分子指纹谱和超高速非线性时间拉伸光谱等技术,以及其在实时气体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二、报告二
(一)报告题目:中红外单光子上转换多维成像
(二)报告人:黄坤
(三)报告人简介: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研究员,国家及上海市海外青年人才,长期从事红外单光子测控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Comm.、Light、LPR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青年)、重庆市“杰青”等科研项目10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 Euro. Phys. J. D 编委成员、Nanomaterials 国际期刊客座编辑,入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四)报告摘要:中红外波段含有丰富的特征光谱吸收峰,是物质鉴定与成分检测的重要窗口,实现该波段的超灵敏成像对于促进红外微光应用场景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研究团队发展了基于非线性光学调控的中红外多维成像技术,实现了室温下单光子水平的探测灵敏度,解决了高保真红外光场调控的技术难题。在相位调控方面,通过构造涡旋相位泵浦对信号空间频谱进行选择性转换,实现了单光子中红外边缘增强成像;在强度调控方面,通过构造非线性泵浦空间编码,结合硅基单像元探测器,实现了高保真中红外单像素成像;在时间分辨方面,通过构造非线性飞秒光学门控以测量信号光子飞行时间,实现了高精度中红外深度成像;在光谱分析方面,通过结合高速声光滤波技术,实现了可用于捕捉动态场景与瞬态过程的中红外高光谱影像。相关成果有望形成非线性红外光子多维成像新架构,可为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分析手段。
三、报告三
(一)报告题目:高精度THz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
(二)报告人:李敏
(三)报告人简介: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2014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太赫兹光场调控及太赫兹光梳精密光谱等方面研究,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授权太赫兹光场精密控制及光谱采集相关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并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及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研制具有宽频谱范围的高精度快速实时太赫兹光梳光谱成像仪器。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快响及重点项目等。
(四)报告摘要:太赫兹波是介于红外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段,相较于红外波段,具有更低的光子能量,应用于生物医学、物质分析及无损检测等领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强的穿透性;相较于微波波段,太赫兹波具有更大的带宽,更高的载波频率及更快的更新速率,为发展太赫兹波段大容量通讯提供可能。太赫兹光谱精密测量则因所含有C-H、N-H、S-H键等振动跃迁及蛋白质、DNA等大分子转动跃迁信息、以及生物大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所决定的骨架振动和构型弯曲等集体振动模式而备受关注。为解决太赫兹光谱测量过程中的精度、分辨率与宽谱测量难以兼得难题,基于锁模激光的异步取样技术、QCL光梳光谱锁定、宽带THz光梳光谱等技术不断发展。本报告将围绕宽带太赫兹光谱的精密测量及应用展开,重点介绍基于自适应补偿的太赫兹光梳光谱技术及高频谱密度电调制太赫兹光梳光谱等技术,及其在测距、成像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