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独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了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导航工程专业支撑国家时空新基建和新时空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探索灵活、先进导航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深度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应急、交通、海洋、空天、农业、环保、网络空间安全等战略必争领域人才融合培养。导航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工程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导航基础理论、导航技术与方法、导航系统设计、导航传感器集成、导航应用与位置服务等内容。刘经南院士指出,在人类的初期“通信、定位、导航和决策”就是融合在一起的,而5G、“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将使其融合更加紧密。因此,导航工程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人工智能、软件设计、通讯与电子控制等新技术与传统导航技术的紧密结合。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
导航工程专业立足国家自主北斗芯片算法、板卡终端、通信网关、协议标准、软件平台、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卡脖子”技术战略需求,建立北斗新时空战略、新基建、精准时空等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机制,“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与新工科、新理科嫁接,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打通校际、校企、院系壁垒,全过程、广覆盖、普收益、可持续,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强实践能力北斗高素质人才。
导航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
第一,知识能力:在具备现代学科技术知识的基础上,①掌握科学研究与开发方法,电子技术、网络通信、导航应用系统软硬件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②熟悉知识产权、标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专业能力: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系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和初步系统性掌握如下内容:北斗芯片与应用、组合导航、PPP单点高精度、北斗伪卫星、FPGA+北斗SoC平台、北斗精准授时设计与应用、北斗高精安全服务设计、北斗重大示范工程典型案例(北斗智慧城市新基建、车路协同车道级精准交通、北斗精准农机与农业物联网、北斗智慧海洋、北斗智慧环保、北斗智慧航空、北斗无人机防空系统等);②具备良好的北斗相关设计开发能力与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北斗+智慧应用工作的实务操作能力。
第三,素质能力: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换位思考、热心服务,具备较强的原则性、执行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具备和谐的人格、稳定的情绪、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耐挫能力。
图1 导航应用系统硬件产品
二、专业发展历程
2012年年底,我国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同年教育部增设了导航工程专业;买球网站2014年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导航工程专业,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2016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导航工程专业学生。2022年前已经招生了6届航工程专业学生。
三、教学与科研活动
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帮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产生。高校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加深对知识体系和课堂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把握,对知识更深、更广的把握才能促使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图2 培养方案修订讨论会
图3 企业参与培养方案修订
图4 科研项目验收现场
图5 科研项目经验分享
四、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导航应用系统软硬件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本专业建设了丰富的软硬件结合的实验室,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实验室采取了随时开放的管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到实验进行实践学习。
图6 实验室环境
图7 学生自主在实验学习
图8 学生上实验课情况
图9 教师指导学生编程实验
图10 教师讲解实验内容
五、学生课外创新
高校科研是老师带领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科研项目。因此,促进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与创新,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图11 组织学生讨论
图12 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图13 指导学生创新项目
图14 学生作品汇报
图15 学院组织讨论创新项目
六、学术讲座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现代科学高度融合,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高层次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除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体系之外,还应拓宽视野,适应知识高度融合的趋势。学术讲座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各位专家学者多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展示,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无疑满足大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与多样化的需要,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图1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讲座
图17 导航与位置服务讲座
图18 陆地与水下通信与定位讲座
图19 嵌入式项目研发讲座
图20 网络通信关键技术讲座
七、优势特色
卫星导航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和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围绕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需求设置导航工程专业,依托“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精密导航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北斗/GNSS中心”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平台,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良好平台。
本专业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理念,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突出在导航与定位终端软硬件设计、高精度定位应用、惯性导航原理、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专业立足于产学研融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掌握卫星导航接收机终端设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关键核心产品和导航系统研发的工程创新型人才。
1.东盟博览会产品展览
2.北斗研发产品
黑飞无人机智能管控系统
智能形变监测系统产品 监测数据显示和监测曲线显示
多通道基带板卡与高精度接收机电路板
BD/ GPS接收机接收界面
3.国内外科学技术奖
八、国际交流
1.与柬埔寨马德望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2. 与柬埔寨澜湄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
3.与老挝农林部和老挝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部共建联合实验室
4.中国—东盟北斗/GNSS展示中心网站
5.访问泰国博仁大学
6. 出访缅甸仰光大学
7. 孙希延教授团组与越南河内工业大学交流现场
九、学科平台
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广西重点实验室:广西精密导航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4.广西工程实验室:广西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工程实验室
5.孙家栋院士工作站:航天技术院士工作站
6.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卫星导航与位置感知实验室
十、师资队伍(16)
博士:10人
正高职称:7人
副高:5人
讲师:4人
孙希延,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信号处理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西产研院时空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南宁桂电电子科技研究院”董事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广西八桂学者。兼职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广西北斗定位产业协会会长等。
纪元法,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导航及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2020视频和图像处理国际会议分会主席、《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主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福建科技厅、广西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宇航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
马春波,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线光通信技术,图像处理及信息安全
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
员。
张红梅,女,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安全、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张向利,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大数据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黄建华,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空间数据分析、位置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委员会会员。